被骂了一万遍,他依旧是那个刺儿头

药膏能治好白颠疯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91002/7508108.html

“许知远又不见了,许知远去哪儿了?”

没有人想到,在新一期《向往的生活》中,最出圈的人居然是许知远。

在节目中,许知远总跟别人是两个画风,还老让人找不着他。

别人干活,他跟村口大叔聊天;别人做饭,他去海边挑海草。

他不用刻意表现,就能让节目隐隐有些腥风血雨的味道。

开播10分钟后,他就主动说:“我偶尔希望大家有点冲突,因为冲突意味着一种更深入的交流。”

一个被称为知识分子的中年人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挑事?

作为一个容易油腻的中年人,他难道不知道有很多人在讨厌他吗?

对此,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但并不在意。

这样一个人,如果你了解过他的生平,大概就不觉得他奇怪了。

年,许知远生于江苏的一个乡村,7岁后跟着父亲移居北京。

少年时期,脑海中充斥着理想主义的许知远总跟出身军旅、极守秩序的父亲产生矛盾。

他想要自由地生活,但父母希望他未来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规规矩矩地过日子。

他高中时崇拜李敖那样的知识分子,可自己却无法脱身去做想要做的事。

无处倾诉的痛苦贯穿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也为他充满争议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大学军训中的许知远(中间绿衣服张大嘴戴眼镜的那个)

年,许知远踩着分数线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走向了梦想中的学堂。

只是他没想到,微电子专业的课程这么令人窒息。

跟所有迷茫的年轻人一样,许知远开始找各种事情打发时间。

他开始去听文科的课,参加校园活动。

等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觉得天天在学校里混没什么意思,就提交了休学一年的申请,跑到桂林去了。

大学时期的许知远(左)

在桂林逛了一圈后,许知远办起了校园杂志《微光》,可惜很快就被学校领导勒令停刊,这本杂志还被批评太过“世俗”。

后来,在阅读中他意识到,国内大学的通才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思辨程度其实远远不够。

年,有家互联网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媒体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式产生裂变。与之同时蓬勃发展的,是公众旺盛的表达欲。

在这股浪潮中,许知远也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他将自己对这个世界说不完的话,汇成了他的第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提醒年轻人应该多闯荡,有自己的想法。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著

毕业后,他进入了传媒行业,从记者做起。他开始走出国门,采访经济领域的各种顶级大咖。

这种跟行业大佬对话的机会既让许知远受益匪浅,也让这个年轻人开始飘了。

3年的报社年会上,社长邀请许知远上台为去年的优秀员工颁奖,结果他竟然在台上公然砸场。

他说:“今年的奖项都给了不该给的人,这完全是利益平衡的结果,如果《经济观察报》这么办下去,就没啥希望了,我拒绝颁发这个奖项。”

说完后许知远就下台了,留下社长一个人在台上凌乱。

《经济观察报》时期的许知远

可想而知,这样的许知远根本没办法在报社接着干下去。

父亲知道后,大骂了他一顿。

可年轻气盛的许知远哪里听得进去呢,毕竟智慧是需要跟着阅历一起积累的。

5年,许知远和朋友创立了单向街书店,名字取自本雅明的著作《单向街》,他希望跟一群有意思的人卖自己喜欢的书。

那段日子里,他每天早上会顶着一头凌乱的卷发,穿着白色衬衫和牛仔裤,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到书店工作。

几年过去后,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文艺青年。

这个书店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文青们的圣地,同时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随着事业的发展,许知远变得忙碌,不能无拘无束地去追求自由。

他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资本沟通,和员工开会,要为一群人的生活负责,也逐渐变成了一个接地气的中年人。

单向街书店

学会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3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