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万亿刚刚,2021年GDP公布,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初步核算,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8.2%。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

据央视新闻,宁吉喆指出,年,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长国际领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总量达.4万亿元,突破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

第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现在从统计数据看,经济较快增长。年,我国经济增速为8.1%,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按两年平均算,分别增长4.9%、5.5%、4.9%、5.2%,四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长率比三季度还高,这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第三,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业较快增长。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4个百分点,延续了“十三五”以来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态势;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达到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

第四,外贸外资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货物贸易量增质升,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11.3%,按美元计价,我国贸易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年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第五,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增加较多。“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企业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亿户。

第六,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分别比上年名义增长9.6%、11.0%、10.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

消费对经济贡献率为65.4%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亿元,增长18.6%。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4%、10.8%。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增长1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长1.9%;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民间投资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1.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0.3%、16.0%。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11.7%。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3%,衣着上涨0.3%,居住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交通通信上涨4.1%,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9%,医疗保健上涨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1.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1%,鲜菜价格上涨5.6%,猪肉价格下降3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0%,12月份同比上涨14.2%,环比下降1.3%。

宁吉喆表示: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0.5、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3%、-11.6%、26.4%。虽然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但12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月份同比增长3.3%,11、12月两个月连续回升,呈现出转降为升的迹象。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

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人口为5.1%,外来户籍人口为4.9%。16-24岁人口为14.3%,25-59岁人口为4.4%。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7.8小时。全年农民工总量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2.4%。其中,本地农民工万人,增长4.1%;外出农民工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元,比上年增长8.8%。

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8%。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中间偏下收入组元,中间收入组元,中间偏上收入组元,高收入组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两年平均名义增长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4.0%。

年全国人口净增长48万人

宁吉喆表示:年中国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净增长48万。全年出生人口万人,出生人口减少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水平继续下降,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疫情推迟年轻人婚育安排,等等。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年的30%左右上升到年的43%左右。

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万人,女性人口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88(以女性为)。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万人,减少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编辑

孙志成杜波

校对

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新网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5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