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网络送快递做志愿者,电信装维人员被

钱立富王昕江丽雯范昕茹/报道

●这是一篇“迟到”的推文。3月25日,《上海电信》报开始策划这个选题——被意外隔离在用户小区里的装维人员,他们是如何度过被封控在别人家小区的日子的?我们找到了5位这样的装维人员,分别采写了他们的故事。

●就在我们刚刚成稿的时候,上海浦东、浦西先后实行封控管理的消息传来,自此上海全城处于静态管理,要求居民足不出户,开展大规模的核酸排查。他们的故事似乎变得有些“不合时宜”了,而我们又忙于采写静态管理下的通信抗疫报道。

●但是,这些装维人员的经历究竟是打动人心的。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故事。

疫情突然降临,小区紧急封闭,那些临时进入小区的人便“一不小心”地被隔离在小区。这些日子以来,便有好几位上海电信的装维人员在上门为用户维修网络时,遭遇到如此尴尬的情况。

不过,这些被意外隔离在小区里的装维人员并没有闲着,他们为小区居民解决网络故障,居民不用担心自家的通信问题;他们当起了志愿者,为居民核酸检测维护好秩序;他们还当起快递员,为封闭在大楼里的居民送这递那。而他们自己克服了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将上海电信人的热忱撒播在所到之处。

12天时间,

他们成了小区“名人”

装维人员:

李东陆建文(松江电信局九里亭支局)

小区暂时解封,心情激动,有人第一时间奔赴超市、菜场大采购,有人开车出去兜风放飞自己,有人则是去买杯咖啡慢慢品尝。这些人群当中,没有李东和陆建文的身影。

3月17日中午11点,松江知雅汇小区,松江电信局九里亭支局社区经理李东和装机经理陆建文随着人群走出了大门。因为疫情筛查封控,他们在这里足足生活了12天,也和家人、同事分别了12天。

上门服务,撞上两个“一不小心”

3月6日上午9点多,李东和陆建文来到知雅汇小区,上门为用户服务,因为小区突然封控而被隔离在小区。至3月17日离开小区,他们足足在小区里呆了12天。

在12天的封控隔离期,他们闲不下来,作为志愿者,他们忙着通知居民做核酸、在现场维持秩序、运输和派发物资等。同时,他们发挥专业特长,为小区居民排除网络故障。

李东在社区通知居民做核酸

两人这12天的经历,可以用两个“一不小心”来概括。

第一个“一不小心”,不小心被隔离在知雅汇小区。本来是一次普通的上门服务,可是等干完活准备离开时,他们却被隔离在了小区。

“与其干等在小区内,不如奋战在一线”!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人随即向居委会报道,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之中。

“区局、支局很关心我们,隔离首日就送来了折叠床和生活用品等。居委会对我们也挺好,安排了房间住宿,一日三餐也都提供。”李东说道。唯一不便的地方是,无处可以洗澡,所以这些天两人只能将热水倒在盆子里擦身体。

陆建文在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

第二个“一不小心”,两人不小心成为小区里的名人,居民遇到上网困难都来找他们。

一天晚上,李东接到一位住在小区里的老师打来的电话,反映自家的网络突然出现问题,而第二天上午就要开直播课,询问李东是否能帮忙排除网络故障。

两人二话没说,挂断电话后直奔用户家而去。他们仔细检查了一番之后,发现线路出了问题,楼道里面的光纤被老鼠咬坏了。李东赶紧打电话给支局,第二天早上,同事将新的光纤线缆送到了小区。拿到线缆后,两人立刻赶到这位老师家中,重新进行布线,抢通了网络。

知雅汇小区规模较大,有数千住户,李东和陆建文每天都会接到用户的求助电话。一开始,居民通过居委会或者志愿者群联系他们,之后口口相传,两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遇到网络难题时,不少居民直接拨打两人的电话。

尽管有些用户碰到的不是电信网络故障,但李东和陆建文也是尽全力提供帮助。“有的用户反映家里电视看不了,一开始我们以为是IPTV出问题,上门之后发现对方用的是有线电视。”李东说道。但他们并没有转身就走,而是留下来、蹲下来,帮对方检查线路,尽力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作为电信员工,肯定要用心服务,特别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李东和陆建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解封之后,每天都拼在一线

3月17日,小区解封后,两人回头望了一眼小区,两人来不及唏嘘感慨,也没有急匆匆赶回家,而是骑着车直奔隔壁的小区。“这里有几户人家要安装宽带,还有要维修的,我们赶去干活。”李东说道。这天收工时,夜幕已经降临。

“没办法不着急。”李东告诉《上海电信》报记者,受疫情影响,支局遭遇人手紧缺的难题。最紧张的时候,支局三分之二的装维人员都隔离在家,所以这段时间安装、维护工作压力相当大。

“但不能让用户慢慢等。”李东说,所以两人一结束隔离,就去了隔壁小区为用户安装和维修宽带。两人和同事们一起,每天都在干活,有时还需要通宵奋战。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松江个别小区需要安装智能门磁,对居家隔离行为进行精准监控。3月23日下午,李东和同事们穿上防护服、带好护目镜,来到某小区安装智能门磁。平时看起来颇为简单的动作,这时候做起来有些费劲,时间长了护目镜上会有雾气。防护服穿脱不便,为节约时间,他们尽量少喝水。3月24日早上3点多,大家才收工。但这只是“中场休息”而已,数小时之后,他们又继续“作战”,这天从上午一直忙到晚上7点,才全部安装完。

不做“大白”

怎知其中艰辛

装维人员:

雷洲张跃华(浦东电信局高桥支局)

3月12日,是浦东电信局高桥支局社区经理张跃华的生日,但这天上午,他照例还是出现在浦东顾家宅社区中,为社区用户服务。

与此同时,另一位浦东电信局高桥支局社区经理雷洲早早地从自己在顾家宅社区的家中出发,去往其他社区,同样为电信用户提供服务。

当天上午10点,顾家宅社区宣布立即封控,此时,张跃华忙着在用户家中维修宽带,而雷洲也接到了电话,要求他立即回到社区,实行居家封控。

一个出不来,一个往回赶,最终浦东电信局的两位社区经理都留在了顾家宅社区,于是他俩一合计,既来之则安之,他们一起报名成为社区防疫志愿者,并为社区内居民提供通信服务。

近距离感受医护人员艰辛

“终于可以穿上大白的衣服了。”雷洲回忆,当时自己心里有点自豪,但后来的经历告诉他,这身白色的衣服之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没有亲身经历过,真的无法完全体会医护人员的付出和艰辛。”

变成“大白”后,雷洲一直在社区忙碌

在当天开始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志愿工作中,雷洲和张跃华一上来就遇到了棘手的情况。核酸检测工作刚刚开始,检测点门口就聚集了许多人,由于部分居民对核酸检测工作不太理解,所以情绪比较激动,其中不乏一些老年人。

“当时很多人都要求自己先测,都冲着检测点大门过来。”雷洲说,眼看就要形成挤兑,而且人群中还有老年人,情况非常危及,他和张跃华以及其他志愿者立即手拉手形成一堵人墙,防止人群直接冲击检测点,“我们一直用身体堵住核酸检测点的门口,直到警察赶到。”

张跃华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中

第一天成为“大白”,雷洲和张跃华就惊出一身冷汗,不过这仅仅是开始。张跃华说,整个顾家宅社区有多个门洞,五六千人,全员核酸的工作量很大,“第一个晚上我们就干到凌晨3点多,等待所有人检测完毕,最后轮到我们志愿者。”

“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都没有喊辛苦,我们怎么好意思休息。”张跃华说。

雷洲也说:“许多医护人员都是穿着纸尿裤上阵的,一测就是一整天,为了节省防护服,吃过早饭后,不吃午饭,不喝水,甚至晚饭也要等到核酸检测结束后再吃。有些医护人员辛苦工作完一天后,东西已经都不想吃,没胃口了……”

在头两天的核酸检测志愿工作中,雷洲恰恰肠胃不适,“不能上厕所,还得来回折腾,有时候感觉有些头重脚轻的。”

顾家宅社区一共进行了4轮核酸检测,雷洲和张跃华全程参与了志愿工作,有了前面的经验之后,后两次的社区核酸检测也变得更加有序、高效。空余时间,他俩发现有些在顾家宅社区务农被意外封控的邻村居民手机流量不够用,于是向他们扫码推荐了播播TV等App应用,让这些居民可以定向免流量观看视频打发时间。

封控社区也能新装宽带

被封控的日子里,雷洲可以回家,张跃华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只能在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与一些同样意外被隔离的居民一起打地铺。

“社区居委对我们还是很照顾的,食宿、洗漱生活必需品等都安排得很周到。”张跃华说,这让他在隔离期间可以帮助社区做些自己专业特长上的事。

晓强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父母都在外务工,平时自己跟着爷爷奶奶在上海生活。眼看3月14日周一就要在线上课了,可家里没装IPTV,而爷爷奶奶也不会操作手机,不知道如何在手机端登录“空中课堂”。爷爷奶奶便去找张跃华,张跃华耐心地教会晓强如何使用手机App登录课堂。

封控隔离期间,张跃华和雷洲帮助多位用户搞定了上网课、上网炒股等网络需求,雷洲还为两家用户安装了宽带。

封控地区如何装宽带?雷洲说,这就必须与同事合作了,同事将网络设备送进来,他在现场安装,同事在远程安装,“很顺利,我为两户人家装了宽带。其中一位用户,家中原来没有宽带,如今妻子一个人隔离在家,丈夫跑运输,如果没有宽带,夫妻俩也许视频通话的流量都不够用。”

3月20日下午4点,封控了8天的顾家宅社区终于解封,张跃华和雷洲忙着奔赴各自的工作。而就在短短4天后,他们迎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他们驻扎在浦东电信局的高桥屯兵点,成为浦东新区“逆行者”中的一员,为集中隔离收治点通信建设、核酸检测点的宽带抢装,不分昼夜继续奔波。

志愿者、快递员、装维人员,

三种角色间切换

装维人员:

卞井明(浦东电信局浦兴支局)

在长岛路弄临时被封的14天里,因为上门帮用户修宽带而被封在小区的浦东电信局浦兴支局社区经理卞井明融入到小区的防疫工作中,入志愿者行列,当起临时快递员,承担小区装维工作……

谈起刚知道被封的心情,卞井明坦言“一开始肯定是害怕的,看着警车、救护车飞驰而来,隔离栅栏搭起来,我的心一下子就悬起来了。”

由害怕到感动

3月10日下午13:30,卞井明来到长岛路弄的一个用户家里修宽带,这位用户是因为家里网速不好影响孩子上网课才报修的。这个区域本来由另一个同事负责,但当天正好同事来不了。小孩上网课是重要的事,想到这里卞井明主动揽下了这个活。

卞井明迅速为用户检查线路,重新换了一个光纤头,网速立马就上来了。正当卞井明准备赶往下一家时,却在小区大门口被门卫拦住了。门卫告诉他,“接到物业通知,小区存在疫情风险,必须立刻封控。”虽然卞井明只在小区呆了10分钟,但还是与小区居民一起被封控了。

得知这一情况后,浦兴支局长郁旭东和班长陈沛都给卞井明打电话,告诉他不要害怕,安心配合小区的防疫工作。居委会也为卞井明和其他被临时封控在这个小区的人安置到居委会的党支部办公室。

当天下午3点多,同事们给卞井明送来各种用品。陈沛则送去了水果、牛奶等食物。陆新懿送去了被子、枕头、替换衣服等日用品。因为天气预报说要降温了,陆新懿还把自己的大衣也带给了卞井明。当晚12点多,居委会又把给他们买的折叠床送了过来。

“真的很感谢他们。当时我很紧张,不知道被关14天要怎么生活。单位和居委会的一系列措施真的让我们很感动,我当时心就定了点,也在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也为大家做些什么。”卞井明说。

为居委会接通网络

就在此时,居委会碰到难题了。因为临时封闭,居委会人员只能留在小区办公,但这里的办公区没有网络,录入居民资料、制作表格、上传内网,这可怎么办?卞井明知道后,立刻赶到居委会办公室说:“我是上海电信的装维人员,让我来试试。”

卞井明查看了一圈发现,这个办公室以前没有装过宽带,封控状态下新装一条网络线路是不可能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别处迁一条线到这里。正好居委会一个工作人员的家就在办公室所在楼栋的二楼,卞井明决定从她家拉出一根网线。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卞井明无法进入居民家中,所以便从楼外往那个工作人员家的阳台上扔线,让家里人接着。尝试了多次后,网线终于挂到了二楼阳台的衣架上。卞井明又让她按照自己说的操作步骤,把这根线插到家里宽带接线盒上。

另一边,卞井明把网线插到路由器上,调试好网络,办公室两台电脑终于可以上网了。整个过程卞井明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松了口气,连连表示感谢:“卞师傅,多亏了你了。”

卞井明说:“还好当时我的工具箱、电脑、设备都和我一起被关了,不然我也束手无策,能发挥我的特长帮到他们我真的很高兴。”

为老人修好电话

连通网络后,居委会进入了“战斗”状态。面对多居民的庞大体量,居委会急需志愿者。一旁的卞井明又主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

第一天的志愿者工作是组织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被封控,自然有些不理解的居民,卞井明耐心地回答居民的问题。看到大家听到喇叭都跑下来,卞井明觉得人员聚集不利于疫情防控,所以他提议按楼栋叫号,分批次下来。在之后的核酸检测中,居民们越来越配合,越做越流畅,节约了很多时间。

与此同时,卞井明还当起了小区“快递员”,负责把小区门口的快递送到楼栋下。卞井明还让居委会告诉大家,谁家有宽带、电话等问题也可以来找他,他可以上门维修。

3月14日晚上,正当卞井明准备休息的时候,居委会来了两个老人,说是家里电话坏了。老两口都不会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