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壮大

六盘水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了产业发展、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工矿辐射、异地置业等多元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市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从年初的0.7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14亿元,平均每村达47.7万元。

实施产业革命走“产业发展”之路

“要想富、换思路。”六枝特区梭戛乡乐群村山高坡陡,多年来,玉米一直都是乐群村的重要产业,“种玉米饿不了,但也富不起来”,乐群村党支部书记胡吉华说。   为改变村民、村集体一穷二白的面貌,乐群村党支部抢抓农村产业革命机遇,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第三方投资+农户”模式,融资2.61亿余元建设2个生猪育肥场、1个有机肥加工厂,以及年产20吨食用菌、40吨云茸和24吨中草药枳壳种植基地,村集体按照产业收益的10%提取分红。年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7.6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万余人次,全村户均增收达余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乐群村生猪养殖(六枝特区组织部供图)

六盘水市个村党组织贯彻落实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立足自身实际,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大力实施特色种养殖、农特产品加工产业项目。全市累计培育龙头企业家,发展村级合作社个,发展特色产业万亩,打造15个万亩产业基地,个千亩产业基地,促进村集体分红达.5万元。

盘活闲置资产走“资产经营”之路

“抱着‘金娃娃’,却啃着‘包谷粑’”,毗邻盘州市妥乐景区的石桥镇鲁番居委党支部书记路凳权看着自己村里空闲的农贸市场和废弃校舍心生感叹。   年,鲁番居委党支部动员户农户筹集资金万元,利用原农贸市场及周边废弃校舍等闲置资源,建成了集酒店、超市、餐饮、会议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美食城,依托妥乐景区稳定的游客资源开展经营,年实现营业收入35万元,村集体创收5.25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5个,带动4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鲁番美食城(盘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钟山区红岩街道双坝村党支部将闲置的土地、厂房、门面、办公楼等出租给水钢石灰石矿厂、安凯达公司,年创收达多万。六枝特区西陵村将老活动室出租给第三方公司办客栈,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5.5万元。   六盘水市各村党组织采取自主开发、租赁经营、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的办公用房、厂房、仓库、门店、学校等资产,把资产变成资本,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深化“三变”改革走“资源开发”之路

为了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六盘水市始终持续深化“三变”改革,鼓励村集体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方式,充分利用好集体土地、林地、水域、湿地等资源,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产业,创办资源开采、加工等经济实体,采取集体资源流转、承包经营、“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水城县发贡村统筹村集体资金在曾经的放牛坡上修建1.2万个公益墓地群,在妥善安置了景区建设搬迁的个坟墓后,通过出售墓穴和收取管理费用,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经营性收入20万元。

公益性墓地(水城县委组织部 供图)

六枝特区西陵村充分利用自身气候资源,将余万元移民后扶项目资金及余亩土地入股贵州航润农业有限公司打造龙坡百果园精品水果基地,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6.48万元。   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共有.67万亩承包地、41.67万亩集体土地入股,54.93万户农户入股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62万人,贫困户户均分红元。

提供多元服务走“服务创收”之路

“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水城县尖山街道尖山居委党总支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区位优势,从村集体积累资金中拿出万元成立“贵州保利恒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本地村民和水城经济开发区、水城县荣发烟花爆竹厂等周边1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下了“双订单”,累计派遣用工余人,村集体按照每人每月50元提取分红,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物管公司(水城县委组织部供图)

钟山区南开乡双山村党支部整合村容村貌整治等28项公共服务事项和辅助性管理事项的财政配套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承接双山大街卫生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解决本村20人就业,每年实现净收入41万元。   六盘水市大力支持位于城郊结合部和城镇中心的村,创办物管公司、家政服务公司、保洁公司、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机构等,累计创造就业岗位0余个,让群众富了口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找到了新路子。

推行地企共建走“工矿辐射”之路

被誉为“西南煤海”的六盘水,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星罗棋布。毗邻煤矿、电厂以及其它大型企业的村,抢抓机遇、大胆创业,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融入了到本地工矿企业发展。   钟山区双戛街道中箐村按照“地企共建”的模式,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回采原#电厂贮灰场贮存的煤灰进行加工回收利用,用于水泥厂和制砖厂的生产原料供应,中箐村党支部按照3元/m的价格分红,合同总金额共计万元,分4年支付,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余万元。

双戛原#电厂(钟山区委组织部供图)

盘州市红果街道纸厂居委会党支部按照每亩每年0元的标准流转集体荒山、荒地等余亩,规划建成了可持续容纳3个煤矿周转堆放30至50年的矸石场,年以来,村集体每年增加经营性收入60余万元。   六盘水市鼓励村集体围绕企业需求,组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中介机构,为企业输送劳动用工;创办加工厂、运输公司等,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产品代加工以及运输保障;组建农副产品配送公司、办公用品超市等,为企业提供配送服务,走出了一条“工矿辐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

突出因地制宜走“异地置业”之路

“结合我们村的实际,我认为我们应该按照异地置业的思路,办一个‘跨村企业’”。水城县蟠龙镇高仲村党支部在讨论如何使用省烟草局万元的帮扶资金时,支部书记陈良光说道。高仲村常住人口不足0人,受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劳动力缺乏等因素影响,村内发展现代农业难度较大,村党支部经多次调研,最终决定在蟠龙镇黄金湾购置商铺9个,引入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打造集洗车、汽车美容、汽车保养、汽车维修为一体的高仲富民汽车美容综合服务中心,村集体年预计可获得分红20万元。目前正在和百车河、蟠龙居委会2家汽车租赁公司签订维修、保养、洗车等服务协议,预计每年可再增加收入15万元。

富民汽车美容综合服务中心(水城县委组织部供图)

钟山区保华镇海螺村紧紧抓住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对帮扶的契机,利用帮扶资金在水钢人员流量大、住户聚集的生活区主干道选取约㎡的门面用房,装修打造成“海螺村绿色农产品展销店”,累计帮助村集体和贫困户创收18.4万元。     六盘水市建立“五联五共”党建联建机制,在农村实施“强村联弱村”,鼓励地理位置偏远、发展资源匮乏的村,突破地域限制,与城镇、经济开发区、园区或资源较为丰富的村联合发展,采取整合各村资金购置商业门面、承包经营设施、开办实体等方式进行异地置业。组织具有一定集体经济积累或农业产业发展经验的村联合产业薄弱村,发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凉组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黄瑶

编辑顾冰洁

编审马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