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生活教育洒扫应对进退传

孔子逝世后,他的许多弟子继承先师遗志,在各地讲学,办私人教育培养人才。子游考察了子夏的学生后,不以为然地说:“子夏的学生在洒扫、应对、进退上做的还不错,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学问的根本却没有建立。”这话传到子夏的耳朵里,子夏叹了口气,说:“言游(子游是字,名叫言偃)说的有点过了吧!君子之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又把哪样放在最后呢?小草和大树本来根基不同,教育也是如此。至于由基础的生活教育一直到精神教育的最高处,怕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子游认为子夏教给学生的都是小儿科,扫洒应对进退都是基础知识,不是人生的道理。但是别忘了《论语》中子夏曾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教育正是从小处开始的,这就是见微知著的精神。子夏孔子说:“下学而上达”,王阳明说;“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今天我们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都是相同的意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谈道谈人生,那无异于瞎子论颜色。教育的目的就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树立一生不断进步的理念,指明人生的方向。至于各人走到哪一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则在个人自己的努力。那么这里提到的洒扫、应对、进退包含了什么教育的道理呢?一、洒扫——卫生教育。洒扫就是洒水、扫地,搞清洁卫生。我们到学校看孩子搞卫生,就发现同样的时间,有的孩子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切摆放整齐,让人感到舒心;有的孩子则是拿着笤帚尘土飞扬地扫地,地面上干一块湿一块,让人感觉乱七八糟。到了企业、单位,有的人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书本、文件、办公用品分类放好,办公桌干净利落,一切秩序井然;有的人则是东西乱丢乱放,桌上总是横七竖八铺着各种资料、文件,除了常用的物件外都是一层灰尘。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对此的质疑,这不一定是说位高权重有专人打扫,或者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说到底还是个性的问题。对待环境卫生的态度,反应出能否严格要求自己,是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以及敬业、专业的精神。打扫,也包括做家务,经常做家务的人动手能力强,为人勤快,爱家、顾家,有责任感。古代的打扫等同于今天的劳动教育(劳育),注重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这也是生活的实践。古语有云:“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如果连小小办公室都无法打理得当,又怎么会有日理万机的不辞劳苦和处理大事的运筹帷幄?二、应对——语言教育。应对,指与人对答。广义上说包括聊天、演讲、辩论、提问、回答等各种言语,以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口才。但是应对又与口才略有不同。口才强调的是说话的技巧,油嘴滑舌、信口雌黄也能归入口才,现在许多销售员、培训师,甚至骗子也很有口才,但这种口才颇有“巧言”的意味。常人可以学,也可以用,但要注意场合、分寸,切莫走入刻薄。应对首先是一种礼仪。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氛围,应该说什么样的话,怎么说,这就涉及到人际称谓、遣词造句,这就是说的素养。其次在不违礼的前提下不卑不亢地应对别人的刁难,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应对最难拿捏轻重,也越见说话的本事,应对之高明。历史上《国语》《说苑》《舌华录》都有精妙绝伦的应对,可见一斑。三、进退——人格教育。第一步难知进退。如果是进一步峰回路转,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是最容易的。只是知道进的时机,把握退的原则,做到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则太难。第二步进退无悔。每一次进意味着脱离舒适区,打破旧平衡,开始新的建立,付出辛苦与努力,还要面临失败的风险。每一次退意味着放弃新的机遇,也许规避风险,也许错失良机。当下的不适应和未来的不确定激荡在心头挥之不去,总是怀疑,总是怀念。这种患得患失不止在思想上,更在现实人生中。在这难知进退、进退无悔中正是考验并建立人格的时候。进则鲤鱼跃龙门脱胎换骨,退则泯然众人矣。这六个字,字面解释容易,这容易也是把人生看得轻易。不论是求学、为官、经商,只要关乎生活,逃不出这六个字,不妨稍息片刻,参详一番,自有别样洞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7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