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戈壁中穿梭的暖心列车

上世纪60年代,乌(海西)吉(兰泰)铁路开通运营穿越古丝绸之路的百里黄沙,将每年多万吨的工业盐、纯碱和食用盐运往全国各地,带动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代代乌吉铁路人平凡却不普通的故事。

/次列车是行驶在乌吉线里的一对通勤列车,每周一、三、五,往返于乌海西站与吉兰泰站之间。虽然只有一节客车车厢,但它却是沿线黑沙土、本井、吉兰泰3个站区的铁路职工上下班和获取生活补给的唯一渠道。

10月5日6时30分,59岁的乌海车务段乌海西客运车间列车长赵桂臣一如往常等待在次列车旁,清扫车厢卫生、查看车门及玻璃状态、检查消防设备设施、核验通勤职工证件信息与测量体温……虽然这一天车上通勤职工不多,但身兼数职的赵桂臣对每项作业都一丝不苟。

日上三竿,赵桂臣把提前凉好的凉白开灌满4个水壶,挨个铺位为通勤职工倒水,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为确保通勤职工乘车安全,列车除配齐防疫备品外,还贴心的配备了感冒药、防暑药、创可贴等常用非处方药品,还有胶带、纸杯、针线等生活用品,为通勤职工提供暖心周到的服。列车长在运行途中还会对重点区域、部位进行预防性消杀,并在终点站、折返站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做好通风。

为了方便沿线站区,次列车经常给沿线各单位捎送物品,大到沿线站区的办公用品、施工材料,小到沿线职工日常所需的各种餐料、补给,人们也因此将这趟列车亲切地称为“暖心车”。

担任列车长职务一年多来,赵桂臣大部分时间都跟随列车穿梭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每次值乘,赵桂臣都要拿着一沓货物清单,将需要发放的物资清点分类,生怕哪一站落下了。“这是黑沙土站王站长的镜子,这是本井站老李的药品,这些是吉兰泰站伙食团的瓜果蔬菜。”“黑沙土站蔬菜3袋、饮用水54瓶、面条5包……数清楚了,千万别少领。”在黑沙土站站台上,赵桂臣反复叮嘱前来领取物资的职工。

11时,列车继续行驶在茫茫戈壁上,窗外连绵的沙丘似乎一成不变,在车门处立岗的赵桂臣望着熟悉的风景一言不发,在他看来,他和这趟列车早已成为了这片戈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李冰、马仲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1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